新闻动态

矿业能源_矿业知识_行业百科_我的煤炭网天博

作者: 浏览:

  一、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或经济转轨国家的矿产资源勘查和矿业开发现状

  矿产资源是世界各国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基础,也是一些超级大国极力争夺的对象。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和社会科学技术进步,世界矿产资源和矿业在向可持续发展调整和转变。许多国家为了保证矿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矿产品的可持续供应,从20世纪90年代起,纷纷对各自的矿产资源政策进行调整和修改,以适应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可持续发展的新形势。

  矿产资源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特点,如世界石油储量57%集中在中东地区,天然气储量72%集中在中东、东欧及前苏联地区,煤探明可采储量53%集中在美国、中国和澳大利亚。在有色金属中,铜储量56%集中在南美的智利、秘鲁、墨西哥和北美的美国和加拿大;铅储量57.5%集中分布在澳大利亚、中国、美国和哈萨克斯坦;锌储量48%分布在澳大利亚、中国和美国;铝土矿储量71%分布在几内亚、巴西、澳大利亚和牙买加。金储量51%集中在南非、美国、澳大利亚和俄罗斯;银储量54%集中在南美的秘鲁及北美的美国、加拿大和澳洲。在非金属中,世界钾盐储量更是高度集中,近75%的储量分布在加拿大和俄罗斯。

  我们研究了世界23种主要矿产的储量和储量基础,以及本研究涉及的12个国家储量占世界总储量的百分比。从研究结果看,美国、俄罗斯、加拿大、澳大利亚以及巴西、秘鲁的矿产资源在世界占有重要地位。

  据加拿大世界金属经济集团(MEG)各年度报告统计,世界固体矿产勘查投入自1993年以来稳步上升,到1997年达到最高峰52亿美元。之后连续5年下降,其中,1998年暴跌29%;1999年下降24%;2000年降幅减缓,下降7%,为26亿美元;2001年继续大幅下滑15.4%,降至22亿美元。在2002年下降到历史最低点19亿美元之后,2003年上升了26%,达24亿美元。

  通过对2003年勘查投资大于10万美元的917家勘查公司的勘查预算的分析表明,勘查费用区域分布的现状是:拉丁美洲地区为5.179亿美元,占23.6%;加拿大次之,为4.714亿美元,占21.5%;非洲位居第三,为3.742亿美元,占17.1%;澳大利亚排名第四,为3.393亿美元,占15.5%;其它地区(欧洲和独联体)为2.444亿美元,占11.1%;美国1.534亿美元,占7%;太平洋及东南亚地区为0.927亿美元,占4.2%。

  虽然近年来世界经济低迷不振,局部年份世界矿产品产量有所下降,但总体上是处于上升趋势。从研究结果看,2002年与1994年相比,世界所有矿产品的产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

  矿产品的生产和矿产资源的拥有程度密切相关。例如中东、俄罗斯和美国2002年石油产量占了世界石油产量的近一半;世界天然气产量有一多半来自美国、俄罗斯和加拿大;世界煤炭产量70%以上来自中国、美国、澳大利亚、印度、俄罗斯、南非;世界铁矿石产量主要来自中国、巴西、澳大利亚,三国产量占世界铁矿石产量的58%。在有色金属中,世界铜的矿山产量60%来自智利、美国、澳大利亚、秘鲁和俄罗斯;矿山铅的产量70%来自澳大利亚、中国、美国、秘鲁和加拿大;矿山锌的产量60%来自中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和秘鲁;铝土矿产量近70%来自澳大利亚、几内亚、牙买加和巴西。金和银产量绝大部分来自南非、澳大利亚、美国、秘鲁和加拿大;在非金属矿中,钾盐产量70%以上来自加拿大、俄罗斯、白俄罗斯和德国。

  以美国、日本为代表的工业化程度高的发达国家,以及俄罗斯这个经济转轨型国家(也有称之为发展中国家),他们的共同特征是矿产资源消耗大。从2002年石油消费看,美国石油消费量为8.94亿吨,日本2.43亿吨,俄罗斯1.23亿吨,这三个国家石油消费量之和占世界石油消费总量的35.8%。再从钢铁来看,2002年日本钢产量10725万吨,消费铁矿石12909万吨;美国钢产量9159万吨,消费铁矿石6395万吨;俄罗斯钢产量5978万吨,主要用于自己生产的铁矿石8430万吨。如此巨大的矿产消费量,除了俄罗斯可以基本依靠自己的资源外,美国和日本则大量依靠进口。2002年美国生产铁矿石5150万吨,进口铁矿石1250万吨;日本铁矿石全部依靠进口,进口量12909万吨。这类国家不仅重视开发利用本国的矿产资源,而且着眼于全球的矿产资源,尤其是美国和日本。

  这类国家矿产资源丰富天博,矿产品产量大,出口量多,矿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加拿大的银、铟、钾盐和硫储量居世界第一、镍、钨、铌、铀、镉、硒、铅锌等也居重要地位,生产的矿产品很大一部分用于出口。2001年矿业产值544亿美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7.78%。

  澳大利亚的铀、铅锌、钽、镉的储量居世界第一,其它如铋、锆、铪、煤炭、钛铁矿、铝土矿、金、金刚石、铁矿石、银和稀土等也占有重要地位。澳大利亚不仅是世界上许多重要矿产的最大生产国,而且也是氧化铝、煤炭、钛铁矿、铁矿石、精炼铅、独居石、金红石和锆石的首位出口国。2001年澳大利亚矿业产值约为400亿美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8.6%。

  南非的金、铂族金属元素、铬、锰、钒、钛的储量居世界第一,锆石、蛭石、磷酸盐、萤石、金刚石、铅锌、镍、锑、石棉等也具有重要地位。南非不仅红柱石、铬铁矿、金、铂族金属元素、钒、蛭石的产量居世界第一,同时也是世界锑、锰、钛和锆的重要供应国。2001年南非矿业产值78亿美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7.5%。

  (三)巴西、智利、印度、哈萨克斯坦、蒙古——矿业开发潜力巨大的发展中国家或经济转轨国家

  巴西、智利、秘鲁、印度等发展中国家和蒙古、哈萨克斯坦等经济转轨型国家矿产资源也比较丰富,尤其是前4个国家,矿业生产在其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但由于社会发展相对比较落后,其矿业开发的潜力还很大,是国际上矿业开发最具有吸引力的国家。

  巴西矿产资源非常丰富,铁矿、铝土矿、锰矿、宝石、铌钽、金、锡和高岭土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在拉丁美洲,巴西是最大的矿产品生产国,尤其是铁矿石、铝土矿,2002年其产量分别达到2.4亿吨和1319万吨,其矿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8.3%。

  智利被誉为“铜矿之国”,是世界最大的铜生产国和出口国。除了铜之外,其它矿产如金、银、钼、铼也具有一定优势。智利还是一个多盐湖的国家,锂储量居世界第一,硼矿储量居世界第六。在过去几年,仅智利国家铜公司的产值就占其国内生产总值的3.4%。

  秘鲁盛产有色金属和贵金属,其中最主要的是铜、铅锌、银、钼和锡。2001年矿业产值59.8亿美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1.2%。

  印度在亚洲来说是一个资源大国,拥有丰富的铁矿、铝土矿、煤炭、白云岩、石膏、灰岩和云母等,是世界块云母和片云母的最大生产国,其铬铁矿、煤炭、重晶石产量居世界第三,铁矿石、铝土矿和锰矿产量居世界第六。2001年印度矿业产值5950.9亿卢比(130.3亿美元),占其国内生产总值的2.6%。

  蒙古的经济虽然以畜牧业为主,但多年来矿业在蒙古国民经济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2001年矿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1.7%。蒙古矿产资源在世界上占有一定地位的矿产是萤石和铜矿,其次还有金,蒙古所生产的铜精矿和萤石精矿几乎全部用于出口。

  哈萨克斯坦是一个经济转轨国家,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其中石油、天然气、煤炭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此外,铬铁矿、铁矿、铝土矿、铅锌等也有相当大的储量。2001年哈萨克斯坦矿业产值占其国内生产总值的9%。

  它们强调的是国内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全球资源的控制和开发,矿产资源的战略储备和资源的循环使用。

  在美国,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变革,其矿业政策在不断调整。矿业开发由单纯鼓励开发的“自由进入”政策转变为鼓励资源保护、控制开发速度的租借政策;从单纯考虑土地的矿产价值转变为全面考虑土地利用的综合价值。俄罗斯联邦的地下资源法明确规定地下资源要合理利用和保护。根据这一要求,改组和完善国家管理机关,制定和完善国家资源合理利用的规范,实行资源保护的许可证制度,限制或停止无效的资源消耗型生产,尽量推行资源节约型的工艺,对违反资源合理利用及保护政策的,实行限制、暂停或终止地下资源的使用权。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英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制定了一系列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这些法律法规对矿产资源的勘查和开发进行了严格的限制,有些地区为了环境保护,取消了所有的或几乎所有的矿产开发活动。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居于压倒一切的地位,不允许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进行矿业开发活动。

  全球化的矿产资源政策是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现阶段矿产资源政策的一个重要特点。美国和英国的一些跨国公司控制着全球的资源市场。如美国铝业公司(Alcoa)在经过多年的全球并购扩张以后,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有色金属工业企业,其氧化锰、电解铝产量和铝材加工能力位居世界第一,年销售收入200多亿美元。大型跨国公司、石油公司一直立足于全球油气资源,如壳牌公司在世界45个国家进行勘探开发,在其中28个国家有油气生产活动;埃克森公司在30多个国家开展勘探开发和生产活动;美国美孚(Mobil)公司的勘探开发活动遍布5大洲的34个国家;雪佛龙公司涉足20多个国家的油气勘探开发。

  发达国家普遍实行矿产品储备制度。美国储备的品种有25类80种,储备目标是在国家紧急时期可供3个月国内需要的数量;法国储备铜、铅锌、镍、钴、铬、钨、钼、锆、汞等,储备目标是按本国月平均消费量计可供使用2个月的数量;德国储备铬、锰、钒、钴、蓝石棉等,储备目标是供本国消费1年的用量;日本储备镍、铬、钨、钼、钴、锰、钒等,储备目标是国内消费60日的用量。除了这些品种以外,各国还有战略石油储备制度。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美国除了矿产品储备制度以外,还有矿产资源战略基地储备制度。

  资源的循环使用成为发达国家矿产资源政策的一个重要方面,除了废钢铁、废杂金属大量回炉外,现在已经延伸到了一切可循环使用的资源。为了促进资源的循环使用,许多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例如,日本2001年颁布了“指定家用器具法”,本着生产者责任延伸,消费者付费的原则,制造商要使冰箱和洗衣机的再循环率达到50%,电视机达到55%,空调达到60%,零售商负责电器的回收和运输,消费者支付再循环税。通过这些法律法规,不仅使资源得到了再利用,而且减轻了环境压力。

  它们是出口驱动型的国家天博,鼓励矿产品出口,取得最大的效益是其矿产资源政策的一个重要方面。为此,这些国家努力降低矿产品与金属产品的关税,以消除不利于矿业与国际市场接轨的关税障碍,利用现有贸易补偿及解决争端的机制来消除或修正妨碍贸易的不合理标准,扩大诸如北美自由贸易区,建立能够保护和刺激国际投资的多边贸易规则框架,达成关于避免双重征税保护外国投资的协定等。通过这些措施,力争实现更多的出口,以带动本国的经济发展。

  这些矿业大国现在已经普遍认识到矿业开发活动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管理好矿山环境,协调好矿业开发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是矿业政策中的头等大事。为此,如加拿大、澳大利亚近年来出台了许多有关矿山环境管理的法律法规,采取了许多措施,降低矿业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它们目前面临最迫切的是,在矿产勘查和开发中吸引更多的外资和国内私人资本,以振兴本国矿业。为此,20世纪90年代以来,这些国家纷纷修改或调整了不适应新形势的矿业政策。

  如巴西,矿业是该国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为了扭转矿业发展缓慢的局面,政府主要采取了三项措施:矿业法调整、取消矿业项目中关于外资股权的限制,鼓励外资进入巴西矿业,鼓励个体采矿及推行矿业部门私有化。1995年巴西议会通过了一项宪法修正案,允许私营部门进入采矿业、石油勘查、天然气销售等领域。这一政策变化结束了巴西政府对石油天然气工业40年的垄断。矿业部门对外国投资的限制也于1995年8月取消,允许外国公司以合资、合作或独资的各种形式开采巴西的矿产资源,外国资本依法注册为巴西法人,则在法律和税收上享受同巴西公司同样的待遇。1995年通过的特许权法律为巴西私营部门创造了更多的机会。以此增强巴西经济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并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以吸引国内和国外的投资。

  再如秘鲁,从20世纪80年代起,政府开始重新执行吸引外资发展矿业的政策,到80年代末,外国在秘鲁矿业部门的投资占外国在秘鲁总投资额的50%以上。1992年政府颁布了新的矿业法,1996年颁布了新的矿业地籍管理条例。秘鲁政府颁布的新法律被认为是南美洲最令人鼓舞的法律,它保证能较快地获得矿权,明确矿权是一种可转让的财产权,矿权人有广泛自由安排投资的数额和时间,对是否投资可自主决定。秘鲁政府在矿业部门推行私有化。

  印度政府于1993年颁布了新的国家矿业政策,并于1994年和1999年两次对1957年制定的“矿山和矿产开发管理法”进行了修改。印度新的矿业政策突出的几个方面是:①原先只允许国营部门开发的铁矿、锰矿、铬铁矿、硫、金、金刚石、铜、铅锌、钼、钨、镍和铂族金属等13种矿产向私营部门开放;②鼓励外国资本投资印度的矿业公司;③计划引进外国技术,外国公司可参与高价值和稀有矿产的勘探开发。随着“矿山和矿产开发管理法”的修订,勘查许可证和采矿许可证的期限延长了,扩大了邦政府的权利,需要印度中央政府同意才授予开采权的矿产减少到11种。踏勘许可证持有者有获得勘探许可证的优先权,勘探许可证持有者有获得采矿许可证的优先权,采矿租地可以转让。

  蒙古政府为了改善矿业投资环境,于1997年对矿业法进行了修改,努力从法律法规方面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以吸引外国投资者。新矿法对1994年制定的矿业法进行了重大调整,这些调整包括:勘查许可证允许在指定地区进行各种类型的勘探工作,并授予探矿权人对其所发现的任何矿床的采矿权,许可证可作为持有者的财产进行转让,所有矿产的权利金从原来的12.5%降至2.5%;放宽采矿许可证的有效期和延长期。新矿业法简化了审批程序,缩短了矿业权的审批时间,并规定对于勘探许可证申请的审批决定应当在10日内作出,对于采矿许可证申请的审批决定应当在20日内作出。在修改的矿业法中,对所有国籍的投资人都给予平等的权利,允许外资获得100%的所有权,而且不限制收益和红利汇出国外。

  哈萨克斯坦自1993年以来私有化进程明显加快,于1999年出台了新的“地下资源法和地下资源利用法”,以取代1996年颁布的“地下资源法和地下资源利用法”。新法主要包括三项修改:①把授予地下资源使用权许可证和签订合同的双轨制改为以与哈萨克斯坦投资委员会签订合同为主的单轨制,即仅依据与哈萨克斯坦投资委员会签订的合同就可以进行矿产资源勘查和开发;②对矿权转让加入详细的条款和指南;③事先可不经哈萨克斯坦投资委员会同意便可以对矿权进行抵押,但需要在哈萨克斯坦投资委员会登记。

  这些国家矿业政策的调整和外国投资法的修改,为其矿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并取得了积极的成果。

  矿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对国家来讲有着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然而,与一般制造业不同,矿业的发展有着自身独特的规律。中国矿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取得巨大的成就。截至2007年底,我国矿业总产值达8555.9亿元,约合1200亿美元,在全球仅次于美国。但是总量的提高并不代表中国已经成为矿业强国,中国与真正意义上的矿业强国还有很大的差距。从中国国情出发保障矿产资源供应 从人均矿产资源占有来看,中国的矿产资源储量十分匮乏,仅仅是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世界工厂”的现状,以及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却要求中国不得不消耗更多的资源。长期来看,这种局面必然会降低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甚至影响国家经济安全。因而,这样的局面必须扭转,也就是说,为保证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中国必须正确认识自身的禀赋条件,从国情出发建立矿产资源保障体系,保障矿产资源的供应。

  第一,提高矿产资源的利用效率,是矿业发展的中心任务矿业发展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矿产资源利用效率水平的高低。这是由矿业自身发展的客观规律、矿产资源的属性和当前世界矿业的供需形势共同决定的。在目前我国矿业发展战略不明晰、矿业市场较为混乱的背景下,我国矿业普遍流行的探采结合、以采代探、只采不探的矿业开发模式是我国资源利用率普遍低下的重要原因。不通过大规模勘探完全掌握一个矿体的赋存形态,就不可能整体规划采矿作业,这本来是矿业生产的常识,但由于缺乏相应的长期激励和约束机制,短期利益导向下的各类开发主体往往在地下资源赋存状态不明的情况下进行掠夺式开采。重建矿业微观基础,整顿矿业市场秩序,建立整套矿业企业长期发展的机制,形成集约型矿业发展模式,是提高资源利用率的重要条件。

  第二,相当一段时期里,中国应当降低而不是增加矿产资源的自给率当前居主流地位并主导中国矿业发展方向的一种观点,主张保障中国矿产资源安全就是要提高矿产资源的国内自给率,降低矿产资源的对外依存度或减少对国外矿产品的进口,想当然地认为减少了进口就可以减少对国外矿产资源的依赖。事实上,这种观点是值得商榷的。中国人均矿产资源本来就匮乏,不足以支撑中国当前的工业化进程和国民生活消费水平的提高,如果一味强调矿产资源的自给,必然会导致资源的透支使用,造成本来就十分有限的矿产资源加速消耗乃至最终枯竭。当出现资源枯竭这种极端情况时,中国的矿产资源对外依存度就只能是100%,中国经济就会处于严重不安全的境地。我们应当纠正目前主导中国矿业发展战略方向的这种错误矿产资源观,转而以国际的视野盯住全球市场,从全球市场上大力寻求、开发新的矿产资源来源。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里,采取包括鼓励中国矿业企业走出去获得资源在内的各种措施,抓住各种有利的国际时机,发掘各种有利的国际因素,形成相对稳定的、可控的国际矿产资源供应源,使中国能够尽可能多地长期利用国外矿产资源,而将自身有限的资源储量节约下来,作为我们的“家底”。这样,一方面保证我们的矿产资源不至于因过早、过度的开发利用而面临枯竭的危险,从而使我们不会因矿产资源问题影响工业化进程和国民经济发展,以及在国际矿产资源市场上处于被动地位;另一方面,一旦出现国际资源市场恶化等特殊情况,我们反而能够依靠自身的矿产资源储量实现自给自足。

  第三,国家应当严格对小矿的审批,加强对小矿的治理整顿为了激发地方的积极性,中央往往给予地方政府相当的矿业管理权限,尽管原则上管理权是以中央为主、地方为辅,但在执行层面往往难以控制地方政府的短期行为,因此,较为普遍地存在着各种行政管理权利割据及由此衍生出来的经济利益割据的现象,大量破坏性开采的中小矿悄然而生。结果,中国矿产资源的开采利用很不经济。许多中小矿山承包给私人开采,由于缺乏必要的规模和技术以及激励约束机制,乱采乱挖破坏资源的短期行为普遍存在,浪费现象十分严重,许多原本可以继续使用的矿山变成了死矿、废矿,资源利用效率极其低下。与此同时,矿业发展与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的矛盾日益突出。国家应当下大力气加强对小矿的治理整顿,坚决杜绝无证开采,违规开采,同时大幅度提高准入门槛,减少对小矿开采权的审批。

  中国矿产资源禀赋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中小矿和贫矿多,可采程度差,这就对矿产资源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从战略的高度花大气力调控好小矿和贫矿的合理开发。一方面,随着未来勘探技术水平的提高和矿产资源经济价值的升高,现在不适宜开发的小矿和贫矿,在未来可能成为具有经济价值的富矿,届时适时开发可以减少对资源的浪费和利用的成本。因此,小矿和贫矿开发标准的制定以及审批层次必须在中央政府,以避免地方政府竭泽而渔的短期行为;另一方面,中小矿对于国家而言仍然有着重要的特殊战略储备地位,是保障中国矿产资源安全的根基。当国外矿产资源供应比较充足,价格比较稳定的时候,中小矿和贫矿可以起到类似于“蓄水池”的作用,作为中国的矿产资源储备。一旦世界矿产资源市场发生重大变动,就可以迅速开发利用这些中小矿和贫矿,保障我国资源供应。从这个角度看,也只有在中央政府层次控制“蓄水池”给排水作用,才能最好地发挥资源战略储备的功能。如果现在“一哄而上”浪费和糟蹋了这些根基,那么将来一旦真的出现矿产资源危机,中国将无矿可采,无矿可用。因此,小矿大批(必须由中央政府主管部门严格掌握审批),应该是管理小矿和贫矿的核心措施。充分调动各种积极性增加矿产资源储量 在通过安全环保高标准控制小矿和贫矿开发实施资源节流的同时,还要千方百计地在国土范围内开源,增加自身矿产资源储量,这是改变资源储备和供给状况的另一个重要途径。

  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与现有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相比,不断增加矿产资源储量应当置于更为优先的战略地位。以市场机制和政府规制有机结合的方式,充分调动各种积极性扩大资源储量基础,尽最大努力吸引和支持各种资本资源、技术资源和人力资源投入到矿产资源地质勘探领域,尤其是鼓励进入风险勘探领域,从而为国家不断发现和积累新的矿产资源储量,对保障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埋藏于地下的矿产资源是隐藏在国土范围内的宝贵财富,但如果没有被发现,就谈不上具有经济价值,更谈不上如何保护或有效利用的问题。此外,就算发现了某一矿产资源,但如果不能掌握这一资源的整体赋存状态,那么也不能做到整体开发和有效利用。因此,地质勘探的力度和深度也是保证提高矿产资源利用率的关键因素。从目前中国的总体情况看,无论是普查寻找矿源还是对已知矿源赋存状态的掌握,都与先进国家有较大距离。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矿产资源保障体系,必须有能力平衡好发现新的矿产资源和开发利用已发现的矿产资源两类生产经营活动之间的配比关系,通过加强地质勘探工作,尽可能多地发现矿产资源,营造有利的矿产资源保障条件,以作为保护矿产资源和有效利用矿产资源的基础和前提,进而促进矿业总体发展水平的提高。因此,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推动勘探领域的改革开放,在矿产资源的地质勘探领域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主导作用。

  目前我国地质勘探市场长期处于一种双轨制体制,从业人员以国有事业单位(勘探队)为主,而投资机制以市场为主,投入资金主要以现金为主,没有形成矿业资源与资本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这是导致我国小矿林立,矿业以采代探为主的重要机制性原因之一。我们应当研究如何启动我国风险勘探市场,特别是如何通过矿业创业板培养我国的风险勘探资本市场。这就需要细致研究和把握风险勘探的规律,大幅度放松进入国内风险勘探市场的管制,以市场机制引导为主、政府优惠政策支持为辅,吸引和鼓励各种力量,创造国内外风险资本从事风险勘探的投资平台。在我国风险勘探资本市场逐步完善和提高的同时,在一些特殊矿业领域,尝试引进国际风险勘探资本为我国增加资源储量。而在矿产资源探明以后,在资源开发和利用方面,则要以政府规制为主,以环保标准、安全标准、技术水平、产业组织能力、运营透明度天博、矿山社区可持续发展等内容设置较高的进入门槛,并严格控制开发时机和开发节奏。这样,以市场机制放开“探”、以政府规制管住“采”,多探少采,开源节流,在国家少投入甚至不投入的基本态势下形成矿产资源储量不断增加的良好局面。